復讀一年,從382分到625分,我的經歷也許對你有幫助
入冬以來,我總會想起自己復讀備戰高考的那10個月。
那年,我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489分,這是一個只能上二本的分數。對于這個分數,我其實也不吃驚。但是我不甘心,所以我選擇了復讀。
第二年六月,我以625分的成績考取了一個自己認為還不錯的大學。復讀的短短10個月中,我真正地對學習有了新的看法和思路,也是第一次,我知道學習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從這時開始,我開始著重關注學習和教育的相關話題,并開始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發現很多高中生對自己學習方法和努力方向很是迷茫,一些剛經歷高考的同學因為高考結果不理想,在上大學和復讀之間徘徊不定。作為學長,我深知高考對于中國學生的重要意義;作為過來人,我意識到自己應該盡自己的所能,為此時迷茫或渴望獲取更多訊息的學弟學妹帶來一個“老學生”的建議和幫助。
現在回頭看,我在復讀的時候的進步很符合這一條折線:

這條折現比較形象地描述了我的復讀生活。
一開始的成績很不理想,對應圖中的初進校段;之后在一個比較短的期間,大約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我的成績得到比較大的提升,對應圖中的快速進步階段;接著是一個緩慢進步的階段;最后成績趨于穩定。
還記得在應屆高三的時候,老師常常說一句話:“如果高三上期成績還得不到提升,那么高三下期就很難提升了。”我也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真是假,但是我知道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初進校階段和快速進步階段中存在著一個轉折點。這個點好像一道門,就像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的一句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意思就是,初入一個環境,境況總是比較困難,但是在摸索著入門后,對事物的理解也就豁然開朗。
關于成績的提升,也許我用的方法有點偏激,或者有些“小聰明”,但是我認為在應試環境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合理拿到分就行了,即使方法有些“不擇手段”。
———
1
學習方法篇
關鍵詞:
多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
心中住著三個人:你自己,出題人,閱卷人
不偏科
語文
漲分幅度:20分,
復讀前語文成績浮動區間90-100,
復讀后期浮動區間110-120。
關鍵詞:
公式化,好作文是填出來的。
主要漲分題目:
修改病句,說明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閱讀理解,作文。
因為我當年那考的是四川卷,所以以四川卷為例解釋一下。
1.積累型題目(不能丟分型題目)
選擇題前3個題分別是考成語或者詞語的讀音、錯別字、含義,還有名言名句的默寫題。要說這幾個題,完全就是靠積累,談論方法完全沒有意義。不過,我們可以在材料的選擇上有所區別,只要是有現成的資料,那就別自己花時間去準備。
我記得市面上有那種語文小手冊,面向于高三的學生,也不貴,但是這種小冊子對于這些必背的題目收集得很全,每天早晨拿出來背即可。背的同時一定要在草稿紙上寫一寫,畢竟認識不一定會寫,會背不一定能把字給寫正確。
同時,如果在平時寫題的時候,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詞音義就直接補充到這個小冊子上,不用專門準備一個本子來重復的記這些別人已經給你準備好并且正確率極高的材料了。

2.刷題背誦型題目(說刷題,多背題型)
如選擇題中的第四題就是病句修改:在4個選項中找出有語病或者沒有語病的一項。這類題的題型非常固定,我記得當時這類題一共是有9種還是11種題型,時間久遠,已經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種題的題型很固定,比如我還記得其中的幾個錯誤類型如:句式雜糅,語義重復,搭配不當。
這類題也是不需要自己去總結的,當時我買了一本專題形式的輔導書,對于病句修改,以及后面要提到的詩歌鑒賞,閱讀理解等都有專題講解和訓練,所以這類書也是很好的,都把題型給總結好了。所以病句修改最好是針對于不同的錯誤類型多刷一點題,就會刷出感覺,甚至可以對于每種題型背一兩個典型的例子,這樣做題的時候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同樣,說明文閱讀:即給一篇文章,后面給出3個選擇題,讓你選擇,這類題大多數考的是文意理解,其實英語的閱讀也是一個套路,絕對不會讓你一眼看出答案的。
我們可以這樣對語言來做一個分類:上下文無關語言和上下文有關語言,這類題難就難在是上下文有關語言,簡單來說就是需要通過上下文來聯系理解,揣測。所以那些一眼就看出來,或者是原文章中一字不落的答案,多半都有問題的,一定要結合語境去理解。這類題還是需要多刷一點題,出問題的題型也很固定,比如無中生有就是經常出現的一種題型,做題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你選某一個選項,你至少得說服你自己,你為什么要選擇它。

3.文言文閱讀(實詞虛詞)
文言文閱讀這道題,在短時間是很難突破的。首先選擇題有兩個,一般都是一個是考察實詞,一個是考察虛詞。我記得虛詞好像只有18,實詞要多一些,背誦這些詞語也可以用我前面提到的專題總結型的輔導書來進行背誦,總結得非常好。除了背誦,很多時候更需要語感,所以平時多背,多聽老師分析句型,各種結構,倒裝,后置等,強化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效果,不信你試試。
文言文除了實詞和虛詞還有一個考點就是翻譯了,翻譯的重點不是只要求通順就好了,還得把重點的詞和字給翻譯出來,多數情況就是上面提到的實詞和虛詞,也可以叫做踩分點。比如一個5分的翻譯題,一般有4個重點詞需要你翻譯,然后還有一分給的是語句通順(大意明確)。所以做題的時候,先把需要重點翻譯的詞語找出來(至于怎么找,多刷幾套題就發現規律了,基本都是一個套路),并且標記好,然后再翻譯,這樣做下來得分率會高一些。

4.踩分公式型題目
所謂踩分公式型題目,簡單來說,就是要細分一道題的分數來判斷該題我需要答到幾個要點。并且把答案總結成公式,不同的問法用不同的答案公式去回答即可。
用這種方法的題型有:詩歌鑒賞和閱讀理解。
首先說詩歌鑒賞部分:所謂公式就是根據題干的不同問法答題的格式也不盡相同,把題干轉化為公式,通過一個函數映射到答案的公式。這個函數可以表述成這樣:f(題干組成)=答案組成,所以一個重點就是通過自己平時的訓練去總結出這個離散型函數的映射關系。下面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2013年四川高考題):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答案】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發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偶爾露出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4 分)
可以看出題干的公式=作者感情+結合全詩分析,對應的答案的公式為:點出感情+分析描述情景+再一次強調感情。
基本就和上述答案吻合了,做多了題就會發現,其實很多題目構成都是這樣,特別是高考題,十分嚴謹,總結好了,答案都八九不離十。這也是為什么我說這是一個套路問題。
不過,還需要強調一點,套路也只是套路,對于詩歌鑒賞,還需要知道寫作背景,當時的朝代發生了哪些事情,都要會去聯系。這也就是一個積累過程了。所以說,語文學科,就算是再好的學習方法也不可能逃脫的了積累。但是,如果時間實在緊迫的話,就短期高強度的刷題也能成,別不相信。還有一點,就是要注意詩歌鑒賞有時候會給注釋,比如2013年四川卷給了如下注釋:
[注]①九日,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韓魏公,時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盞。③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這個注釋很多時候也是突破口,可以得出一些時代信息。
同樣,閱讀理解也是同樣的套路,不過閱讀理解多了一點,就是要搞明白分數的分配。采用公式法,和上述詩歌鑒賞類似,所以就不多闡述,直接找y=f(x)函數就行。
分數的分配,是指,比如有一個題給了6分,那么一般就是3個點,每個點給兩分,作答的時候一定要按標號一條一條的寫好,并且最好是一個要點獨占一排。舉個例子,2013年四川卷:
16.文章第⑥段寫胡楊林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生動地刻畫出胡楊林堅韌頑強的形象,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2)深化主題,以胡楊樹的生死暗示河流的變化,表現生命離開河流后的困頓。
(3)由河到樹,由樹到人,承上啟下,結構更加嚴密。
17.從全文看,作者為什么說塔里木河是一條“負重的河流”?(6分)
【答案】
(1)塔里木河身處沙漠,不得不與沙漠進行長期的堅韌的較量。
(2)塔里木河給沙漠帶來生命與文明,卻又不得不親歷文明的衰落。
(3)塔里木河的奔騰和消失承載著人們的熱愛,惶恐等復雜情感,引發了沉重的思考。
看上述答案,公式法的運用:比如題目是作用+分析,那么可以從幾方面,結構上的作用,文義上的作用。其次答案的構成就是6分的題分為了3個點,每個點2分,標好了序號。除了這兩點,答案的構成一定要清晰簡練,術語要專業,所以,答題的時候要注意細節。
對于這個題再多說一點,我發現好多同學做閱讀理解,還沒搞清楚是什么文體,就開始答題了,這樣很容易丟分。畢竟不同的文體的問法和答法都不同,所以至少要明白這篇文章是小說還是散文吧。

5.作文(填空法+公式法)
其實好多同學一直認為提升作文的分數十分困難,我以前也是這么認為的,不過后來我發現,其實在一兩個月也是可以提高一些的。花了一個多月從43分44分提升到了48分49分左右,有時候還能上50分。多數情況下我是寫議論文,因為我認為議論文也是最好掌握的,所以我就用議論文來舉例吧。
我寫議論文基本都是一個套路,就是將文章的結構轉化為公式,一般是五段式作文或者三段式作文。也就是說:作文要寫幾段,每一段寫多少字,每一段分為多少句,每一句的作用是什么都轉化為了公式。
同樣,在材料的準備上,最好是古今中外的人和事都要囊括。時至今日已經3年多了,所以我也記不清楚當時自己到底寫了哪些公式,你們只需找10來篇高考優秀作文,花一個周末細致的分析,就能找到其中一些所謂的規律吧。有句話叫:好作文都是填出來的。還是有它的道理。
語文我認為能提分的題目我都總結了下,總之,沒有捷徑,就算有了方法,也是建立在大量刷題和總結背誦的基礎上的。

英語
漲分幅度:15分,
復讀前英語成績110上下,
復讀后期125分上下。
其實英語是我最弱的一門課,在高中的時候也沒有找到什么比較好的方法,只找到了前面在總結語文的時候提出來的上下文有關語言,其他方法就是大量的刷題。
雖然,我在高中沒有總結出什么特別好用的方法,不過上大學以后,倒是找到了不少好的方法,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應試英語需要突破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單詞
單詞記得多,通常情況下英語成績都不會差。但我相信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一樣,在從A開頭的單詞開始背之后,能堅持背到C的人已經不多了,而且在背過之后,我們能記住的好像只有abandon。

其實很多同學都是很用功的,每天利用課間、清晨和各種零散時間背單詞,但就是記不住,背得多、忘得快,根本沒有什么用處。但在大學之后,我了解到一條特別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如下圖所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大腦會逐漸遺忘之前記憶過的內容,如果不按時間復習,那么我們之間背單詞花費的時間就全都是浪費。
通過這么多年背單詞的經驗,我得出了這些經驗:每次背單詞要抽出連續的時間,一些老師和書本上介紹的利用零碎時間的效果其實并不高效,如果我們在一些事情的處理過程中背單詞,那么這些記憶成果很可能被接下來的事件覆蓋而被大腦遺忘,而且短時間的記憶并不能刺激到大腦。

首先,背單詞一定要有專門的單詞書,最好包括初中或高中的所有單詞,單詞音標后要有比較詳細的解釋,尤其要有例句和詞根詞綴的相關引申。
第二,背單詞最好選在早上或晚上,這兩段時間比較清靜;并且每次背誦的時間最好要持續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如果時間太短,大腦不能及時進入狀態,而時間太長,我們的大腦也容易疲勞。
第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認識每一個單詞,以積累量為主,不用理會過多的擴展信息等,主要還是要觀察一個單詞的音形意。
第四,背單詞時最好準備一個草稿本,背的過程中可以在紙上寫,最好一個單詞能寫七遍以上,為什么是七遍,因為經過大量的測試,在七遍之后,人們對單詞的印象才會比較深刻,并且寫時可以大聲讀出來,感官的結合可以有效延長記憶時間。
第五,為了不讓自己將背過的單詞遺忘,要善于利用遺忘曲線。比如專業的單詞書每一頁大約15個單詞,我們可以在背誦1-2頁后復習之前復習過的單詞,并將自己對這些單詞的記憶狀況進行標注,如自己本來就會的單詞、從來沒有見過的單詞、背了之后學會的單詞、復習之后還不會的單詞,這4種類型的單詞用4種顏色的筆或者4種不同的的標記來標注,這樣在復習的時候可以針對性的背。
第六,每個時間單元重復復習一次,比如說每天背3個小時,那么就在當天背完的這3個小時后再復習一下。
第七,每天睡前的記憶有助于長期記憶,應該在這段時間復習當天背過的單詞,這樣我們在第二天就能記住前一天背過的80%以上的單詞。
第八,在第二天進行英語單詞背誦前也要復習前一天復習的單詞,這樣同樣是為了加深記憶。
第九,在閑暇的時間對單詞進行復習,這里需要強調一下,是復習,而不是背新的單詞,因為就像我前面所說,背新單詞需要很長一段連續的時間。
第十,一個時間周期,比如在背了一個星期單詞以后,可以專門拿一天來復習以前背過的單詞,這樣堅持下來,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單詞量有了很大的積累。
最后,可以準備一個小的忘詞本,記下多次重復卻沒背下來的單詞,多拿出來復習。
通過使用以上方法,你的遺忘曲線將會是如下圖所示,并且你大概能記住95%的單詞了。

開始運用以上的方法背單詞時,真的是非常難受,但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在背單詞的習慣已經養成時,我們真的可以見證自己的巨大進步,這也會激發自己的學習欲望,甚至愛上這門語言。
除了使用以上方法背單詞,還有一種在背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的規律,就是詞根詞綴。通俗的說,詞根詞綴就像漢字的偏旁部首,每個偏旁部首都表示了這個文字的含義,比如:
古代沒有專門的“錢”,人們通常用貝殼作為等價物來交換物品,所以在漢字中與錢相關的文字多帶“貝”字旁,
貫 :腰纏萬貫,表示很有錢,所以和錢有關,并且帶有貝字旁。
貪:貪污,貪的還是錢財。
貧:貧窮,缺少的還是錢。
......
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漢字就非常有意思了,每個簡單的偏旁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相關的字,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會發現其實英語也有類似的規律,比如:
“pro”是一個英語的前綴,是“向前、往前”的意思,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些單詞:
prospect:名詞,表示前途和預期的意思,包含了pro,其意義中有“前”的意思。
progress:名詞,表示進步,發展,前進的意思。
prospective:形容詞,未來的,預期的。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以上的三個單詞都包含了前綴“pro”,且都有向前的意義。細心的同學還會發現,第一個和第三個單詞的前面部分一樣,而第三個單詞后面添加了“ive”,而“ive”也是單詞的后綴,表示該單詞是形容詞。
通過以上對背單詞的方法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詞根詞綴的神奇,其實每一門語言都是在歷史的演化過程中得到發展的,每個單詞的到來都有它的依據。所以我們需要去尋找其中的規律,并理解它、掌握它,這樣我們的學習就會非常有效率。
英語這門學科就是這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高強度的學習才能有所收獲,不付出是難以有提高的。也就是說,英語的學習是只有方法,沒有捷徑的。學習英語對我們日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好處,大家最好提前學習英語,畢竟語言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
每天三小時,堅持一個月,我們一定可以看到成效。如果有的同學基礎比較差也沒有關系,現在網上有很多優質的英語公開課可以免費學習,從音標開始,單詞、閱讀、寫作、口語等以及一些其他的資料,可以去找來看看。

其實在攻克了單詞難關以后,再來解決其他問題就更加輕松了。
完形填空:只要單詞懂得多,再結合上下文語句推測一下即可。
閱讀理解:同語文,在上面講過,在此不再贅述。
改錯題:大量刷題,刷題,刷題。
作文:同語文作文,多背幾篇,然后直接背上去,修改一下即可(英語應該不存在套作的問題,雖然說不存在套作,但是也不要把別人的優質文章直接給背上去,這是不行的,多背一些好的句子,保證語法一定要正確,句子結構一定要正確)英語作文的字體要寫成印刷體那么漂亮。
數學
漲分幅度:25分,
復讀前數學成績是110,
復讀后期135分上下。
關鍵詞:
背題型,此法不行用彼法,公式化,穩準狠。
理科類學習方法是很類似的,所以遇到相同的問題我就一起談了。首先,先看一張圖片,是當時我自己總結給自己的一些數學的學習方法:
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提到了一些方法,我現在來分別闡述一下:

a.其實方法1和方法2屬于同一種方法,簡單的說就是要:盡量把一些需要頻繁計算的東西轉換成需要背誦的東西。
舉個例子。比如三角函數,如果遇到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我們是在做題的時候再用誘導公式,半角,倍角公式推導嗎?當然是平時就給總結好。還有一些常用的公式,就算背部下來,留一個印象,知道怎么去推導的,也可以加快做題的速度,如下圖總結的一些三角函數和一些相關的公式,都是平時先推導好,考試直接用。

同樣的做法還有數列和立體幾何等,各種常用的公式,立體幾何中常用的求面積和體積的公式以及一些結論,都平時推導好,以備不時之需。
上面提到的巧用技巧法,多數用于選擇填空題,在選擇填空中常用的三大技巧就是特殊值法、排除法、數形結合法。
很多選擇題,帶入一些特殊值,然后再用排除法排除一下,就可以確定選擇的答案了,因為選擇題就那么4個選項,并且相對固定,所以直接做就行。有些題實在是難一些,那么可能需要用圖來化抽象為具象,那么就可以用到數形結合了,并且這些方法解決的一些題都是比較難的題,數形結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遇到那種求線段比值,或者面積比值等題,我們完全可以將它給的條件用尺子把圖畫出來,然后再量一下比值就好,因為高考題都是比較嚴謹的,所以一定是符合客觀事實的,所以如果實在推導不出來,可以直接畫圖,記得一定要畫標準。

如上圖,這是我做錯的一道題,就是因為當時做題的時候隨手一畫,導致了錯誤,所以我就改錯的時候,寫上了總結。
當瑣碎的知識點背的差不多了,然后特殊的技巧也掌握了以后,那么選擇填空題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都會提高不少。
再往下就是總結反思法:
所謂總結反思就是一定要對做過的比較有代表性的題進行總結,還有就是因為智力因素(就是不會做的)而錯了的題。
總結,除了總結上面的內容,還要對比一下不同的方法,如果一道題有多個解法的時候,可以考慮多個方法,有時候一種方法解不出來,不要死磕,要學會換方法,(這個方法的換用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三角函數 ,此法不行用彼法)。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對于大題,像高中的題型并不是很多,所以多刷一些題,把常見題型總結下來,并且背下即可。所以對題型的總結也是格外的重要。
下面就是一張對數列的一道題的總結:

總結常用需要背誦的題目:

對于一些比較難解的題,需要總結的就是這個題都用到了哪些方法和知識點,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一道難題就是由很多瑣碎的知識點構成,所以對一道題進行分解的總結,也能達到化繁為簡,分而治之的效果。
這里再提一點額外的建議,就是學有余力的話,可以提前的看看大學的一些數學知識,比如線性代數,利用線性代數中向量的叉乘,可以很快的求得平面的法向量,并且非常快速。
以上便是對語,數,英的學習方法的總結,當然,只有學習方法還不行,還得考試的技巧。
2
考試技巧篇
所謂考試技巧,就是在考試的時候注意一些細節,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的能力都展現出來,把自己會做的盡量都做對。
草稿紙的利用
在理科答題的時候(特別是數學),首先要把草稿也寫工整,不要隨意的寫,這樣回過頭來檢查的時候,更容易看清楚,更容易檢查。
其次,寫草稿的時候分版塊寫,最好一個版塊劃分給一個題,這樣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個題對應的草稿在哪?這個具體怎么操作呢?以A4紙來做示范,高考的時候的草稿紙比A4紙要大一些。
將其對折兩次或者3次,依據個人條件而定,然后就分出來8個或者16個版塊,這樣在每個版塊對一個題進行打草稿,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考試的時候的慌亂,并且字體整潔,很利于檢查。
答題的順序
除了對草稿紙的利用以外,一定要注意答題的順序,千萬不要去死磕一道題不放,要學會理性的去選擇,采取一個科學的順序去答題,我就用數學來舉例吧。

這張圖是我在5月的時候寫下的,那時候已經接近高考了。當時我考的四川卷的構成是
10個選擇+5個填空+6個大題
而我上圖的答題順序是 9個選擇+4個填空+前4個大題+解析第一問+導數前兩問,說到這里,上面的題就是我自己給自己規定的簡單題,所以是必拿分,9*5+4*5+48+5+8=126分。
等這些題做完了大概還有40-50分鐘。接下來就做選擇第十題(5分鐘)+解析第二問+填空最后一題+導數第三問。后面這些題基本是能拿到10-15分。所以我在復讀后期的數學成績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135-140分之間,很少下了130分。我高考134分,差不多也是這樣,選擇題第10題錯了扣了5分,然后最后兩個大題扣了11分,算是比較正常吧。所以說,要安排一個適合于自己的考試順序,這個尤其重要。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答題的格式很重要,一定要寫得漂亮,就像寫詩一樣,我在這里就以物理來舉例吧。
有一次模擬考試中,我做到最后一道物理大題的時候只有3分鐘就要交卷了,可是這個題有20分啊,后來我就想著,公式能得分,我就把該題用到的公式寫上了,我花了3分鐘得了14分,我記得那個題有3個小問,每個小問求一個量,但是我現在不記得當時具體要求什么,所以在這里我假設第一問求m,第二問求a,第三問求v。那我是怎么3分鐘拿到14分的呢,就是中間過程全部用變量代替,直到最后才解出來。如下圖:

看上圖,我當時答題就是只寫了公式,然后最后并沒有計算出m,a,v,這三個待求量都用變量表示,然后最后7個公式都是正確的,每個兩分,就得了14分,所以,答題的格式一定要清晰準確。在時間不夠的時候盡量把能拿到的分都拿到。
還有,就是公式不能寫變式公式,要寫原公式,怎么說呢?舉個例子:
比如書上給定動公式: W=1/2mv^2 那么我們就不能寫成 W-1/2mv^2 =0 ,不能亂移項。否則一旦發生計算錯誤,連公式分都拿不到,豈不是很可惜。
英語的寫作文的時候,英文字母不要求寫得多么的美,像書法一樣,但是每個字母大小要一致,要整齊,這樣閱卷老師比較喜歡。
上述就是考試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好好培養這個細節,考試就可以少損失掉很多非智力因素分。
———
最后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多么好的技巧和方法,如果你不努力,不花大量的時間,都不會有效果,畢竟有一句古話叫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初中和高中將是我們每個人不能割舍,也最美好的記憶。我們也許迷茫過,或正在迷茫;失望過,或正在失望;奮斗過,或正在奮斗。見盡風起云涌后,生活將會雨過天晴,回憶也會無所遺憾。
以上就是我想對正在為夢想而努力的學弟學妹們說的話,也許你正在迷茫,但是你終將看見晴天。

